王繼強:中國新能源車開發的現在與未來


鋰電世界 6月20日,由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電池技術交流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本次交流會以“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為主題,重點關注了電池應用領域。全球50多位電池業界頂級專家亮相交流會并發表了主題演講,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名行業專家、學者和企業家與會。
會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十八所汪繼強發表主題演講——
中國汽車工業行業現狀
第一,在中國來講,汽車產業是舉足輕重的,對GDP的貢獻是10%,稅收是10%,勞動就業是10%,所以數字非常大。所以中國的汽車產業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來講非常重要。
第二,汽車產業必須認真面對排放問題。現在大氣污染嚴重,國家的行動計劃也都迫使市場走向零排放的汽車,這是一個大勢所趨。
第三個是理念問題,我們現在在能源安全、油耗方面要考慮未來能怎樣更好地發展。這里有一個雙重概念,一個是過度戰略,也就是搞節能,通過節能來實現發展節能汽車。第二個是轉型戰略,也就是要發展新一代新能源汽車來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產業發展。通過這兩個戰略逐漸的往前過渡,得到持續的發展。
實現純電驅動的三個路徑
在863計劃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電池技術的發展,里面也涉及到三個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我們純電動驅動的三個路徑,在這個概念當中,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三種類型的純電驅動的車輛。
一個HEV和PHEV,HEV是液體燃料本身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另外引進發展過程當中,然后用充電的方式來解決混合動力的問題。然后從HEV逐漸發展到PHEV的概念。
二是純電動。在純電動里包括了增程式電動車的概念,它是用電池來驅動的,用純電動和增程來實現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了電池從低比能量的體系走向了高比能量的體系,電池工業也在不斷地提高,從鉛酸到鎳氫到鋰離子。
三是燃料電池。我們中國一直在進行技術跟蹤,特別是上汽已經發展到第三代的燃料電池車,在今后還要繼續向第四代推進。我們的燃料電池的壽命也在不斷的延長,國外以前做到5000小時,我們現在已經做到2000、3000小時繼續往前走。
也就是生活,我們實現純電驅動是通過三個路徑。第一個路徑是HEV和PHEV,第二個是純電動和增程式,第三個是燃料電池,是這三個路徑。
動力電池的三個維度
第一,我們要從電池的變化體系和材料體系來選擇,在現在的選擇過程當中,我們的鋰離子電池越來越接近國外報道的單體電池的技術水平,這是863的一個成果。但是同時,我們也要考慮電池系統方面的問題,包括設計、制造,以及管理系統的考慮,比如從單體到模塊再到系統和管理系統,這樣一個不斷提高水平的技術發展路線。
第二是充電設施的問題。就目前來講電動車比較少,電動車少的原因是因為充電站很少,但如果隨著充電站多了,電動車也就多了,電池可以跑里程也會多,所以這兩者之間是有很好的相互關系。
第三個維度,我們要發展中國自主的電池系統集成技術,這個集成技術從單體到模塊中間有很多事要做,在進一步的過程當中也可以降低成本。
對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展望
未來,我們希望汽車底盤要電動化,汽車本身要輕量化,汽車系統要智能化。
在市場層面,目前從全球的情況來看,預計到2020年還將以燃油車為主,占市場70%以上,其余部分才是的是新能源車。
另一方面,我國的電動自行車短途代步工具在世界保有量中排名第一,現在估計保有量接近了2億。希望未來有更多不同的電動汽車車型,以滿足不同的交通需求,這是對未來汽車社會的一個描述和愿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