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勢在必行,如果我們推遲到2020年底一次性調整,還不如分段釋放調整的壓力,使大家能夠平穩度過退坡的影響。”工信部部長苗圩在會上表示。
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持續擴大。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79.4萬輛,銷量77.7萬輛,產量占比達到了汽車總產量的2.7%,連續三年居世界首位。
產銷規模的持續擴張意味著國家財政補貼壓力進一步加大,與此同時,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正在落地。近日,接近工信部的相關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證實,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再度削減,到2020年補貼將完全取消。目前,財政部、工信部等多部委意見已經達成一致,正在報批國務院會簽,相信政策將很快發布。
2017年9月,四部委聯合公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但是部分企業還面臨著較大的達標壓力。“2016年,123家汽車整車企業當中,有42家沒有達到燃料消耗量標準的要求。其中也有產銷規模較大的企業,不少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產品規劃布局方面,距離2019年和2020年積分比例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苗圩稱,汽車企業要根據積分辦法中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標準和新能源汽車比例的要求,盡早進行產品研發和生產布局,反應慢了,不僅會有經濟上的損失,還會造成發展的被動。
苗圩表示,伴隨財政補貼退坡,在貨幣化支持政策逐步退出的情況下,使用通行便利等后續接替的政策需要提前研究,抓緊布局。此外,將堅決破除地方保護,引導地方財政補貼逐步從鼓勵購買向支持充電設施建設、補貼充電服務費用等使用環節去轉變。
同時,要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的金融信貸、保險、租賃、二手車交易等營銷和服務體系,加快建立市場化的積分交易平臺,提供多種交易方式功能,還要研究制定積分經濟管理的措施,激活積分交易市場;提前研究發布2020年后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的要求,加快建立商用車積分管理制度。
在實施創新驅動方面,苗圩稱,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平臺、整車集成等方面的創新,重點攻克下一代鋰電池和固態電池等新體系電池的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產品升級換代步伐,2020年單體電池做到350瓦時/公斤,模組做到260瓦時/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