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歷年來都是新能源大幅波動,今年尤甚。
近期由于市場調整疊加補貼退坡傳聞,CATL降價等不利因素影響,11月開始鋰電板塊均出現連續下跌,昨日Wind鋰電池指數下跌3.7%。可以說,當前時點市場幾乎對鋰電行業陷入了全面悲觀,電池產量過剩、補貼政策可能快速退坡等等。
然而,必須強調的是,行業本身的變化,并沒有如二級市場情緒變動一樣的劇烈,且過度悲觀的情緒已讓市場忽略了行業正在發生的積極變化。山重水復疑無路時,迎接我們的也許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首先,對于新能源汽車全年的銷量,年初預期今年50-70萬輛,尤其是年初的悲觀情緒很濃。而根據合格證的數據來判斷,今年全年的量很有可能超出預期上限。乘用車與專用車(物流車等)本年度在補貼政策的指引下放量迅速,今年截至Q3同比增速分別達100%、1096%。
這說明車企應對政策時表現出的相機決策及調整能力極強。目前傳聞的補貼政策對續航能力200公里以上車輛影響很小,盡管這類車型目前還不是市場的主流,但目前各大車廠均已在積極儲備這一區間的車型,以期搶占主流電動車市場。
其次,海外市場銷量狀況很好,這意味著政策干預程度較低的市場,真實需求正在快速釋放。17Q3美國、歐洲、日本及全球的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增速分別為21%、50%、320%、51%,三星SDI及LG對于明年的收入增速指引均在40%左右。
從這個角度來看,明年新能源車銷量100萬輛是較為合理的預期,那么行業本身從終端需求來看,仍非常有希望按照規劃與預期走。
此外,行業降價的影響或許沒有想象得嚴重。盡管行業面臨較大的降價壓力,電池廠龍頭毛利率收窄幅度較小。
市場或許已過度悲觀 電池庫存有望快速出清
2017-12-08 瀏覽: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