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向集團將在未來7-10年投入2000億人民幣,在浙江蕭山打造一個以新能源汽車和相關制造業為核心的十平方公里的數字城市——“萬向創新聚能城”,而比較獨特的是,區塊鏈技術將會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5月12日,萬向區塊鏈股份有限公司面向全球發起項目招募,而首批招募對象是分布式能源、智能制造和智能城市相關的區塊鏈場景的方案、產品和項目。
萬向聚能城區塊鏈應用場景包括:分布式能源系統、居民身份與電動車設備ID登記在同一賬本上的“共享經濟”模式、追蹤動力電池及二次回收用作儲能電池、智能制造、機機對話、智能家居與智能社區服務。
鋰電世界網訊,萬向控股首席創新官、原IBM大中華區創新事業部總經理王允臻向澎湃新聞介紹,之所以第一批招募以能源解決方案為主,是因為萬向正在研發的電動汽車價值鏈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汽車電池,此外更重要的是,能源革新對于未來城市非常重要。
那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儲能是怎樣的呢?
萬向區塊鏈公司副總裁兼萬云總經理陶曲明解釋道,電力和汽油、煤炭等能源不一樣,一旦發出來是不能夠被存儲的,所以電網的核心技術是動態平衡,但是白天晚上都有波峰波谷,但是發電側無法及時變動,所以大量能源在夜晚被浪費掉,后來有一種技術專門做削峰填谷的事情,比如位于浙江北部的天荒坪水電站,在夜晚用電量下降時,電機開始運轉,將水抽到水庫中去,將電能轉化成勢能,白天再回送到電網中,但是這種傳統方式成本很高昂。
陶曲明認為,隨著電池成本下降,未來分布式儲能被商業化的可能性較大。每家每戶都可以儲能,“就像以前缺水的時候,每家都可以用水盆接水一樣,分布式儲能就是每家、每個企業一個電池,成為家庭、企業設施的一部分,可以做削峰填谷的事情。”
王允臻補充道,未來用能源的方式多元化,但是能源單位將會高度一體化,“同樣的電池不用管它是能儲電池還是汽車電池,如果家里有四個這樣的電池,出門的時候不用充電,拎著就走,因為它本身就是能儲單元。進一步發展后,停車庫中的能儲單元通過充電樁連到家里去,再發展之后這些儲能還能被租用,變成一種新型資產擁有模式和共享模式,這一點跟共享充電寶有所類似。”
陶曲明指出,目前實現上述愿景還存在一個巨大的障礙,就是缺少經濟機制,“現在電網能源是國家統一定價的,沒有實時交換的商業網絡,所以如果有團隊能將區塊鏈和分布式儲能結合起來,那么對整個電網的效率都有一個很大的提升。國家電網可以解決90%的發電,剩下10%削峰填谷的部分事實上可以由分布式發電來解決。”
陶曲明認為,這與我國新電改方案“管住中間、放開兩頭”是相適應的,根據電改“九號文”——《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新一輪電改的重點和路徑是: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推進交易機構相對獨立,規范運行。
對此萬向此前已經有所布局。2013年,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供應商之一的萬向,收購了美國最大的清潔能源電池制造商A123,根據收購交易內容,萬向收購了A123公司的汽車、電網儲能和商業業務資產。
王允臻透露,未來這座城市的常住居民將有9-10萬人,主體是萬向電動汽車生產制造業為核心的產業工人和配套服務業人員,他透露,萬向也希望能夠在能儲技術成熟之后輸出到整個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