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據媒體報道,北京首批私人購買純電動車月底交車。根據相關政策,車主最高可獲補助共計12萬元,還能獲得“免搖號”車牌。
雖然政策給予優惠,加上綠色、環保、節能,電動車已被社會及輿論認可,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電動汽車推廣依然是舉步維艱。
以北京為例,目前城區空間有限,充電站建設進展緩慢,充電設施和價位高成為電動車普及的最大障礙。不僅是在國內,國外電動車普及也同樣遭遇基礎設施建設尷尬。有分析師認為,新能源車推廣應采用先政府、后企業、再私人的次序推廣,可以改變目前普及的尷尬局面。
充電難、價位高制約電動車發展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電動汽車共售出12791輛,約占當年全部汽車銷量的0.7%。
此前,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發布“2013年第一季度電動汽車市場指數”中顯示,各主要汽車生產國政府對電動汽車補貼均有下降,而中國除外。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將是中國在電動汽車產業技術發展領域趕上其他國家的關鍵時期。但成本劣勢、電池安全和電動汽車配套基礎設施仍是電動汽車發展的主要瓶頸。
雖然購買電動汽車可享受國家最高可達10萬元的補貼,電動車價格過高依舊是制約發展的因素之一。
據了解,對于消費者來說,電動車雖然補貼較高,但實用性仍相對較低、電池能量低、續駛里程短,基礎配套設施不完善,充電站數量遠遠少于加油站,成為私人購買電動車的最大阻礙。
國外電動車推廣遇基礎設施建設尷尬
據媒體報道,日本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普及最成功地方,也遭遇純電動車推廣普及難題。2010年推出的純電動車“聆風”因為設施無法完善銷售停滯。原本計劃7年內銷售150萬輛,截至2012年末,Leaf銷量僅約4.9萬輛。
為何環保電動汽車銷售量會如此低迷?價格過高,充電行駛里程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制約因素。
雖然日本政府一直希望推廣電動汽車,政府補貼興建充電樁,運營待考,并切實通過補貼促進充電樁的建設,卻打消人們對充電設施不足的擔心。另據媒體報道,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電動汽車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但由于充電基礎設施相對于電動汽車數量配備不足,“充電堵塞”成為困擾加州電動汽車車主的一大難題。
電動車成公務車旨在改變尷尬局面
上海擁有全國第一個電動車產業示范園區,相較于全國電動車保有量較多。有報道稱,目前,上海正推廣電動車成為政府公務用車。
有資深汽車分析師認為,政府公用車進入電動車市場利于帶動私人電動車市場的快速發展。新能源車的推廣應該采用先政府、后企業、再私人的次序推廣,是中國電動車市場啟動的較好模式。這樣才能較快形成規模效應,解決目前充電設施不足,難以和電動車相配套的尷尬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