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曾經聲勢浩大的光伏產業發展扶植政策,緣何在進入第四個年頭時,戛然而止?政策終結所引發的沖擊波,將留下怎樣的后遺癥?
一場耗資數百億、歷時3年多的光伏產業推進運動,在飽受爭議中正逐漸落幕。眼下,曾一度聲勢浩大的金太陽示范工程,正由財政部對其進行清算,涉及企業遍布全國,多達數百家。
5月初,財政部發布《財政部關于清算金太陽示范工程財政補助金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對2009-2011年金太陽項目中已完工且并網的項目按補貼標準清算,而對未及時完工或發電的項目則取消示范,收回預撥資金,清算大限為6月30日。
金太陽示范工程這個發端于國際金融危機之后,政府試圖借此培育國內光伏市場的舉措,就效果而言,業內還是有不少人給予了肯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認為,“金太陽對啟動國內的光伏市場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它也受到了投資者的歡迎,解決了投資者的資金問題。”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整個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存在的跑項目、騙補貼、產品質量以次充好等,一系列的問題也逐一浮出水面。而其后,項目面臨的審查和監管缺失,則是制度設計之初所潛藏的問題。
隨著財政部一紙通知的下達,各地原有的金太陽示范項目將面臨全面清理。對于那些真正試圖推廣光伏應用的企業而言,這無疑是當頭一棒。同時,那些在期限內無法完成的企業,前期所進行的各種投入又如何保障,仍舊是個未知數。由此,引發的后續博弈,已拉開上演序幕。
尷尬的金太陽
今年3月,財政部便決定不再對金太陽示范工程進行新增申請審批。外界紛紛猜測,金太陽示范工程將開始退出歷史舞臺。
而按財政部5月份的通知要求,那些沒有按期完工的項目,要求“取消示范工程,收回補貼資金”;沒有按期并網的項目,則會被“暫時收回補貼資金,待并網發電后再來函申請撥付”。
分析人士認為,財政部之所以堅決清理金太陽,與其自身存在的種種紕漏不無關系。2009年夏,全球經濟尚未從金融危機中走出,而海外光伏補貼政策也正在削減,政府為促進發電行業的技術進步及規模化發展,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決定綜合采取財政補助、科技支持和市場拉動方式,加快國內光伏發電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
對于列入名單的項目,國家按照不同區域給予50%到70%的建設端補貼。其中,一般性的光伏發電系統及其配套輸配電工程總投資的50%給予補助,偏遠無電地區的獨立光伏發電系統按總投資的70%給予補助。
一時間,企業申請可謂蜂擁而至,光伏安裝量持續飆升。有數據顯示:除了2009年的642兆瓦安裝量之外,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申報并被批準獲補的“金太陽”總裝機容量分別為272兆瓦、692兆瓦和4544兆瓦,4年總計的安裝量高達6.15吉瓦。
從數字上看,金太陽示范工程所似乎起到了推動擴大國內市場效應。但實際情況,并不如人意。據原國家電監會統計,在這些項目中真正按期竣工并網發電的金太陽項目,占所有項目的比重還不到一半。雖然具體數字因為統計口徑不同有所出入,但總體而言,金太陽的完成情況并不樂觀。
讓當初政策的制定者大傷腦筋的不僅是難以完成的批復工程量,更在于示范項目在具體實施中正在逐步走樣。
2011年,河南一家做多晶硅的企業,曾向記者詢問申請金太陽示范項目的情況。而記者在這家企業走訪時發現,這家主營業務為多晶硅的企業,實際已經停產多時。“我們想通過金太陽示范工程,獲取一些補貼,同時也能夠幫助我們消化一定的多晶硅產品。”該企業負責人透露了其中的玄機。
而那些試圖打金太陽示范工程資金補貼主意的企業,遠不止于此。據統計,從2009年至今的4年間,全國共有900多個項目被列入補貼名單,中央財政對這些項目的補貼達200余億元。在這900多個項目中,免不了魚龍混雜。
據業內人士介紹,部分企業為了控制運營成本,便會用低價格采購價格相對便宜的太陽能電池片,其發電效率在當時看基本符合相關規定的要求,但是這種電池板在3年以后效率和性能將迅速衰減,從而難以滿足使用壽命不低于25年的要求。
正因在項目的具體實施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2010年,國家財政部取消39個“圍而不建、以次充好”的金太陽工程項目的補助資格,總計54兆瓦。其中,包括無錫尚德、BP、阿特斯等國際知名企業擔任業主的工程。這39個金太陽示范項目約占當時整個示范工程數量的10%。
但在取消這些示范項目的同時,當年7月,財政部、科技部和國家能源局三部委仍舊計劃在未來2-3年時間內,采取財政補助的方式支持不低于500兆瓦的光伏發電示范項目。
“因為金太陽示范工程是事先補貼,所以業主在做的時候更關注于眼前的資金,對今后電站20多年的運行缺乏考慮。沒有監督,缺乏問責,所以就存在騙補等現象。”孟憲淦表示。
清算后遺癥
由于補貼機制設計的不合理,以及實際操作中存在漏洞,金太陽示范工程的最后清算在業界也激起不小的風波。
面對6月30日的清理大限,很多以前未完成安裝或并網的企業都急于在此之前完成原有的工程。業內人士對此不免擔憂,通知所引發的負面效應,恐將引起最后一波金太陽示范工程的安裝潮。對于那些能夠趕上政策末班車的企業而言,如能拿到最后的補貼,將是它們最大的愿望。
對那些在6月底之前,難以完工的企業而言,無疑將會遭受重創。山東力諾太陽能內蒙古項目經理徐元江表示,他們此前的項目已經全部完成,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是,那些屆時無法完成的企業肯定會有沖擊。“如果他們在規定期限內無法完成安裝并網,那么就拿不到全部的補貼資金,不僅對企業經營者造成壓力,對施工方和組件商也會有影響。”
在徐元江看來,6月底無法完成的項目,可能會延長至9月份,但補貼相對會有所下調,不過屆時補貼多少并不好確定。同時,他認為有一些企業6月底之前肯定是完不成的。“從前期設計,到接入系統等都比大型地面電站要復雜。像我們20個廠家的屋頂,就得設計20個系統接入方案。”他說。
對此,孟憲淦也給出了同樣的看法。在他看來,由于金太陽工程所占有屋頂的使用權和管理權往往比較復雜。“如果是單位的統一屋頂還好,但一百間屋子有一百個業主,產權上就難免有糾紛,人家不讓裝,就得協調,是比較麻煩的。這說明金太陽在實施過程中有很多障礙,并沒有很好的解決。”
對于此次大規模的清理,除了金太陽工程本身存在各種詬病。財政部給出的理由是,金太陽示范工程在批復時就已經告知企業,“建設周期原則上不超過一年”。
眼看著6月30日的清算大限將至,那些難以完成的企業勢必將陷入被動。而這些企業免不了會向財政部訴苦,以求網開一面。
而那些被列入清查對象的近百億資金,并沒有人清楚能追回多少。在孟憲淦看來,對于預先撥付的那部分資金,追回來的可能性很渺茫。“通知當中并沒有說明,具體誰去執行這件事情,沒有執行沒有監督,怎么能追回來,最多就是剩下的那部分資金不再發放。”
面對財政部下達清理通知,歷時3年多的金太陽示范工程,也將宣告結束。未來政府對于光伏企業的支持更多的會趨向于度電補貼,而不是直接給錢。
根據最新的發改委《關于完善光伏發電價格政策通知》的征求意見稿顯示,未來集中式光伏補貼0.75-1元/千瓦時,分布式光伏發電電價補貼為0.35元/千瓦時,補貼來源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這也預示著,國內光伏電站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