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在今年降價超過20%的情況下,四季度鉛蓄電池行業已進入全面虧損狀態。
大企業帶頭降價
“編外部隊”沖擊
每年春節后以及第三季度原本是蓄電池的銷售旺季,但今年的市場銷售一直處于“旺季不旺”的狀態,大企業帶頭降價,鉛蓄電池價格一路走低,市場陷入一片亂戰。
從今年4月份開始,幾個大品牌陸續降價,隨后大量中小企業被卷入其中。6月底,考慮到工業和信息化部、環保部制定的《鉛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即將在7月開始實施,門檻提高后可能會在短期內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一些企業上調了價格,但價格戰的僵局并沒能因此打破。
以48伏12安時電池為例,天能、超威等一線品牌從年初的一組四只410元,降到9月的360元,到11月中旬,又降到了340元,在河南、山東局部區域價格更低。而二線品牌則從年初的近400元降到了320元。
“按現在的形勢,小企業通過某些打擦邊球的方法或許還能苦撐些日子,中型企業就已經虧損不起了,大企業日子恐怕更難過。”長興諾力電源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偉廣說。
一些中小企業主告訴記者,9月中旬的價格與年初相比已降價近20%,扣除原來返利的7至8個點,總體降價幅度已超過10%。這個行業的利潤最多在10個點,9月中旬的價格已基本處于保本邊緣。四季度又出現每只電池5元的降價,宣告著行業已全面虧損。
有業內人士預計,伴隨著市場低迷、去庫存化進程緩慢和競爭加劇,明年全行業的降價力度還可能加大。
此外,一些“編外部隊”也在沖擊著行業的價格體系。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鉛酸蓄電池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徐紅說,在去年行業整頓行動和《鉛蓄電池行業準入條件》今年實施后,鉛蓄電池企業已從3000多家下降到了不足500家,但還有一些“游擊隊”式的地下工廠,它們無證無照、成本低,在局部區域市場甚至還有運輸成本低、售后服務及時等“優勢”,這也給行業帶來不小壓力。(編注:在10月中旬召開的2012中國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王敬忠給出的說法是,企業數量已經從整治前的約3000家壓縮到了1000家左右,未來將被壓縮到約300家。)
大企業仍擴張
行業面臨洗牌
多位業內人士將目前出現的價格戰歸結為市場的變化。針對今年“旺季不旺”的狀況,徐紅認為,主要原因之一是,作為產業鏈后端的電動自行車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飽和,已不可能再出現以前10%的高速增幅。
鄭偉廣說,在去年整頓后,行業內普遍認為今年市場將有表現,因此大幅擴產,結果出現大量囤貨現象,目前市場需要降價消化庫存。
數據顯示,今年8月,國內共生產鉛酸蓄電池1498.9萬千伏安時,與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幅達36.4%,而今年6月,產量同比增幅更是一度高達71.5%。其間,在電動車用鉛蓄電池市場占有近半壁江山的天能集團和超威集團擴產勢頭甚猛。據了解,僅浙江超威集團的產量就從去年的約6000萬只增長到今年年中的3500萬只,預計到年底將達到8000萬只。
浙江省蓄電池行業協會秘書長姚令春證實,除浙江外,內蒙古、江西、廣西等地的大型企業都有擴張行動。
徐紅指出,為在行業洗牌中搶得先機,大企業壓低價格,使年產能約1000萬只電池、年產值在10億元左右的中型企業難以為繼,最終選擇退出或接受兼并重組。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專業人士認為,現行整頓政策出臺的目的,就是為了扭轉當前鉛蓄電池產能過剩的局面。兼并重組是政策導向所指。
小企業避冬
大企業硬扛
“目前價格戰打得很慘烈,但我們也很坦然,企業虧本也是為了生存。”姚令春說。
徐紅無奈地表示,對于價格問題,行業組織不能管,也管不了,“我們只能呼吁企業避免惡性競爭?!彼f,發動價格戰的大企業應該認識到,鉛蓄電池這樣的行業不可能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
鄭偉廣告訴記者,按照現在的競爭格局,整個行業都沒有錢賺,更別提什么環保投入了,“過度競爭對大家都是傷害?!?/P>
姚令春預計,只有在中小企業被大量淘汰,供需出現矛盾之后,鉛蓄電池的價格才有可能回升。洗牌過程中的嚴酷性,或許將在明年上半年還有表現。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一些小企業正在通過給工人放假、壓縮產能等方法來躲避行業“嚴冬”,但由于行業洗牌無法在短期內結束,一些大企業為了保持原有的市場份額并繼續擴大占有量,仍不得不硬扛。
作為行業巨頭,天能集團今年10月中旬曾宣布,今年下半年及明年,該公司主要戰略為加速擴張、拉足產能、以產促銷。其中,二級市場的分銷網絡,今年目標是1200家,明年目標是15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