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一家市場調研公司發布的榜單顯示,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在世界市場的霸主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在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中國企業就占去6個名額。
2011年全球太陽能電池板市場的幾件大事是價格驟跌和諸如Solyndra等公司的破產。而周一,一家市場調研公司發布的榜單顯示,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在世界市場的霸主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在排名前十的公司中,中國企業就占去6個名額。
IMS研究公司(IMSResearch)的調查結果顯示,尚德電力(SuntechPower)在2011年出貨量超過2千兆瓦,繼續穩坐頭把交椅。榜單上的其他五家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分別為英利綠色能源(YingliGreenEnergy)、天合光能(TrinaSolar)、加拿大太陽能(CanadianSolar)、晶科能源(JinkoSolar)和韓華太陽能科技(HanwhaSolarOne)(加拿大太陽能公司總部設在中國)。IMS指出,晶科能源在去年出貨量加倍,首次進入榜單。
榜單上的兩家美國制造商之一,第一太陽能公司(FirstSolar),保住了前一年的亞軍頭銜。2011年,當很多中國公司報告凈虧損時,這家亞利桑那公司得以實現盈利,但它還是不得不調降銷售預期,并大幅縮減開支。從3月起,該公司具備500兆瓦電池產能的德國工廠將停工6個月,工廠所有1,200名員工將被安排成兼職員工。
兩家日本制造商也榜上有名,它們分別為夏普(Sharp)和京瓷(Kyocera)。夏普排名第六,較前一年下跌三個名次,而京瓷排名第十。IMS分析師山姆?威爾金森(SmaWilkinson)表示,去年,全球太陽能電池板近一半的產能都來自排名前10位的制造商。名單如下:1、尚德電力,2、第一太陽能,3、英利綠色能源,4、天合光能,5、加拿大太陽能,6、夏普,7、晶科能源,8、SunPower公司,9、韓華太陽能科技,10、京瓷
名單上的生產商均自行生產電池板,包含能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的半導體,然后再將這些電池組裝成太陽能電池板。
由于在過去六年中大批上馬新項目,中國制造商得以在近年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擴張使它們可以主動削減生產成本,降低電池板價格。盡管這一做法并不獨特第一太陽能和很多日本、德國制造商都做了同樣的功課,但中國企業的集體崛起和來自中國政府與銀行的雄厚資金支持,使針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控訴開始出現,這些受控訴的行為中就包括以低于市場成本的價格銷售太陽能電池板。
IMS對2011年市場進行的排名顯示,中國企業在太陽能市場的主導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根據IMS數據,2008年時,夏普排名第二,加州的SunPower公司排名第6,三洋(Sanyo)排名第8,德國的SolarWorld占據第10的位置。而2011年的名單上并沒有出現SolarWorld和三洋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