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世界 日前,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發展改革委對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進行公開征求意見。相關通知指出, 為加快產業化進程,鼓勵優勢企業規?;a降低成本,2016年~2020年,除燃料電池汽車外,其他車型補助標準將適當“退坡”。其中,2017年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助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下降10%,2019年補助標準在2017年基礎上再下降10%。新能源汽車補貼機制的逐步退出,預示著新能源汽車行業開始走向成熟。
眾所周知,不僅是我國,甚至從全球來看,新能源產業都是一個依靠政府扶持而成長起來的朝陽產業,其發展離不開政府的補貼政策。毋庸置疑,近幾年來國家的財政補貼極大地促進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通過補貼,使技術尚未成熟和開發運營成本仍然較高的項目能夠有長期穩定的合理回報,從而吸引部件、系統和運營商及投資人的積極參與,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
補貼機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影響立竿見影,市場升溫明顯。然而,面對越來越大的新能源市場,以及快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政府的補貼程度已經直接關系著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方方面面。如果在哪個環節的補貼出現問題,很可能令新能源汽車發展停滯不前。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高額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機制已對國家財政造成了巨大壓力;同時也令新能源車企產生了過度依賴,削弱了市場競爭,帶來資源浪費,不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及時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機制進行調整,逐漸減弱補貼力度,避免過高的補貼對行業發展造成的負面影響,盡量采用市場機制已經成為共識,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國外的經驗教訓給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很大啟發。近年來,歐洲多個國家及時對新能源汽車補貼機制做了調整,陸續推出減少、甚至停止補貼等政策,并通過技術進步不斷降低新能源開發成本取得較好效果。對我國來說,新能源汽車補貼應適時調整,“高成本高補貼”的定價模式也應該成為過去,要改掉目前高補貼政策,積極推動適應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機制,放手讓企業自主研發,多層次地公平競爭,并通過企業的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推動市場健康良性發展。
當然,對于新能源汽車這樣一個投入如此之大、影響如此之廣的產業,補貼“退坡”機制調整應盡量保持平穩過渡,調整尺度一定要科學合理,要循序漸進,逐漸實現向無補貼的過渡。在這一過程中,千萬不可操之過急。相信只要過渡得當,依舊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我們不僅希望更多的新能源汽車產品能致力于獨立發展,更需要擁有不借外力照樣能獨撐市場的支撐力,或許,這才是為何要為新能源汽車補貼適當“退坡”叫好的原因。
補貼“退坡”有助于新能源車市場化
2015-01-22 瀏覽:472